悬铃⽊⽅翅⽹蝽 Corythucha ciliata

2023-04-22 20:02 An Na


悬铃⽊⽅翅⽹蝽

学名   Corythucha ciliata   (Say)

又名悬铃⽊⽹蝽、悬铃⽊⽩翅⽹蝽


地位

半翅⽬ Hemiptera

显⾓亚⽬ Gymnocerata

⽹蝽总科 Tingoidea

⽹蝽科 Tingidae

⽅翅⽹蝽属 Corythucha

英⽂名 sycamore lacebug


态特征

成⾍:⽆单眼,复眼⿊⾊、圆形⿎起似杨梅状;触⾓4节,第四节端部膨⼤呈棒槌状。头兜俯观似鸭⾆帽状,前伸达触⾓第2节中部或末端;侧背板⽿朵状,弧形上翘,具4~5列⼩室;中纵脊与头兜约等长,但其⾼度⽐头兜⾼度低,约为其的2/3;侧脊短,长为中纵脊的1/2,不达头兜;前翅略成长⽅形,前缘较直,段部圆;前翅⿎突部的基部有⼀明显⿊斑,⽽且翅末端的部分⽂脉往往暗⾊;头兜、侧背板及半鞘翅的纹脉上⽣有稀疏短⼩的褐⾊⼩刺。

若⾍:体扁, 梭形, ⽆翅, ⽼龄若⾍翅芽基部及腹部暗⿊⾊, 全体被有⼩刺。

卵:细⼩,⿊⾊,纺缍形, 直⽴, 往往产在主、侧脉交叉处, 10多个⾄数⼗个成⼀⼩堆。



若⾍

成⾍



寄主

主要为害悬铃⽊属(Platanus sp.)植物 ,⼀般认为悬铃⽊⽹蝽属寡⾷性害⾍, 因其绝⼤多数情况下主要为害悬铃⽊属植物;但据报导,该害⾍也为害构树属、⼭核桃属、杜鹃花科地桂属、⽩蜡属等植物。其它⼀些植物上也偶尔采集到少量该害⾍标本, 如桂叶栎 (Quercus laurifolia Michx.) , 美国⾹枫 (Liquidambar sytraciflua L.)


危害特点

悬铃⽊⽹蝽主要为害悬铃⽊属植物, 以成、若⾍于叶背⾯刺吸植物汁液, 在叶正⾯产⽣密集的⽩⾊褪绿点, 逐渐汇合⽽成⽚发⽩, 后期呈锈黄⾊或褐⾊ (往往以叶中基部为中⼼点向外放射状发展),叶背⾯则可见分布有许多⿊⾊发亮的污点以及许多⽩⾊的若⾍蜕⽪;危害后果是植物光合作⽤受阻, 叶⽚提早脱落, 从⽽影响树势。当悬铃⽊⽹蝽连年为害, 加上其它不利因素如环境协迫及其它病⾍害混合共同为害时, 则还会有可能导致植株衰退死亡。


物学特性

根据Wade在奥克荷马地区的观察, 1对或数对雌雄占据1个叶⽚, 通过交配、产卵后即开始在叶背上发展成1个群落。雌⾍在叶背沿叶脉 (尤其是分叉处) 产卵, 每1雌⾍产卵量⾄少284枚。卵孵化后即为若⾍, 若⾍共5龄, 1~3龄时活动缓慢, 聚集成群, ⾄第4龄后分散迁移到新叶上刺吸植物汁液。其在夏季完成1个世代需43~45 d, 1年可发⽣数代。以成⾍藏于树⽪或附近缝隙中越冬。根据Jasinka 和†Bozsits对其越冬习性的调查, 成⾍在越冬时往往以背朝向树⼲静伏于开裂的树⽪内侧上, 其数量可达200头/dm2; 幼龄或⽼龄树的树⽪下都不适合其越冬, 原因是前者的树⽪薄⽽⽆裂缝, ⽽太⽼的树⽪下会有很多其它种类的昆⾍占据越冬。

据我们在贵阳地区的观察结果4⽉15⽇,其仍处于越冬状态; 5⽉10⽇调查,叶背开始出现若⾍; 5⽉19⽇调查可见⼤量若⾍发⽣,叶⽚正⾯褪绿症状也已⼗分明显;6—8⽉间观测,叶⽚上同时可见⼤量成⾍及不同龄期的若⾍取⾷为害,是其为害盛期。若⾍⼀般以8~35头为1个群落集中为害 (表明成⾍产卵时8~35粒成1⼩堆) 初期活动缓慢,后期才逐渐活跃并分散为害。观测发现¨†在其为害盛期¨†害⾍可扩散为害⾄⼤树顶部的叶⽚,使得整株树叶⼀⽚发⽩发黄。⾄9⽉上旬调查¨†发现⼤量成⾍已聚集于树⽪下准备越冬树叶上仅发现极少数个体。


近缘种

同属的相似种有佛罗⾥达橡树⽹蝽 (C.   floridana Heidemann) 、美国橡树⽹蝽 (C. arcuata Say) 以及棉⽹蝽 (C. gossypii Fabricius)。


分布

华东、北京∫朝阳区、通州区、顺义区、怀柔区、平⾕区、密云区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


⼊侵史

起源于北美洲的东部和中部地区。于1960年传到意⼤利,然后⼴泛分布在整个欧洲。1990年以后不久,它先后⼊侵南美洲、亚洲和澳⼤利亚。 ⼀般认为该害⾍⾸次于2006年10⽉在湖北发现、其分布也**于湖北;事实上, 稍早⼀些时候, 在贵州省贵阳市即已调查发现该害⾍有发⽣为害。近年来, 已发现该害⾍⼴泛分布于贵州、湖北、重庆、浙江、上海等地, 局部为害还⽐较严重。


参考⽂献

苏鹏,常虹,郝德君. 悬铃⽊⽅翅⽹蝽触⾓感器扫描电镜观察. 应⽤昆⾍学报,2012,49(06):1643-1647.

吴跃开,余⾦勇,李晓虹,等. 外来有害⽣物——悬铃⽊⽹蝽的发⽣与防治. 湖南林业科技,2008,35(2):40-42.

吴跃开. 贵阳地区发现新的外来有害⽣物——悬铃⽊⽩翅⽹蝽. 中国森林病⾍,2007(02).

李传仁夏⽂胜王福莲. 悬铃⽊⽅翅⽹蝽在中国的⾸次发现. 动物分类学报. 2007(04).

王福莲李传仁刘万学万⽅浩. 新⼊侵物种悬铃⽊⽅翅⽹蝽的⽣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. 林业科学. 2008(06).

Wen-Yan Yang,Xiao-Tian Tang,Rui-Ting Ju,et al .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Corythucha ciliata (Say) (Hemiptera,Tingidae)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ts distribution and invasiveness. Scientific Reports.


条形码


SEQUENCE:

COI-5P

Sequence ID


GenBank Accession


Last Updated


Genome

Mitochondrial

Locus

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1 5' Region

Nucleotides

GTAATTGTAACAGCTCACGCATTTATTATAATTTTCTTTATAGTTATACCTATTATAATT

GGAGGGTTTGGTAATTGATTAGTACCTTTAATAATTGGAGCACCAGACATAGCGTTTCCT

CGAATAAATAATATAAGTTTTTGATTATTACCTCCCTCTTTAACATTATTAATTATAAGA

AGTATAGTAGAAAATGGTGCAGGAACAGGATGAACTGTATACCCTCCTTTATCCTCCAAC

ATTTCACATATAGGGCCCTCAGTTGATTTAGCAATCTTTTCACTACATTTAGCAGGGGTA

TCATCCATTCTAGGAGCTATTAACTTTATTACCACAGTAATTAATATACGACCCTCAGGA

ATATCTTTAGAAAAAACACCTCTATTTGTATGATCTGTAATAATTACTGCAGTACTTCTC

CTCCTATCCCTGCCAGTACTGGCAGGGGCTATCACAATATTATTAACTGATCGTAATTTT

AATACCTCATTTTTTGACCCATCAGGAGGAGGAGATCCTATCTTATACCAGCACTTATTT

Amino Acids


Illustrative Barcode



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